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南昌航空大学

党政管理

群团机构

教学机构

教辅科研

土承天下 木撑苍穹
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MEM教育>详细内容

MEM教育

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0 11:46:0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科方向

在长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点突出航空特色,在航空工程与系统管理、质量管理工程、大数据管理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智能建造管理等研究方向培养创新人才。

(二)学科特色

1.面向国防航空,依托校内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工业工程实验室、国家智慧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校外大中型企业产教研融合基地开展校内外教学与科研实践;借助长期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等航空企业的合作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服务,并开展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

2.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有机结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发挥智库作用,承担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等领域国家级课题研究;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承担智库报告编制工作,关于抓住非常时期非常机遇做好我省引才工作的建议等相关成果获省长批示。

3.注重产研合作,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质量管理分析系统、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合作提升飞机工艺制造质量等、江西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江西鼎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工程咨询服务系列产研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

(三)学科优势

1、相关师资力量齐备。本学科拥有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多人。

2、研究平台优势明显。拥有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国家智慧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工业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与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组织合作密切,在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与决策和智能建造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2021年度学位点建设情况

(一)年度招生

本学科点积极响应研究生招生培养政策,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培养需求制定研究生招生宣传册,通过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形势进行招生宣传;同时组织相关人员重点走访省内多所高校进行招生宣讲,有效扩大生源范围并增强学科影响力。经过前期招生宣传、研究生笔试、面试等环节后,本培养点2021年共招录51名符合我校研究生入学条件的人员进行培养。

(二)年度培养

1.课程学习。工程管理研究生为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生,第一学年为理论课学习阶段,授课质量及管理全面纳入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及学校教学督导监督。按照培养方案,工程管理、项目管理领域学生需修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实践环节(含学术活动)8学分;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学生需修不少于3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含学术活动)8学分。此外,课程考核严格要求,设定了学位课70分的及格线,未达到课程合格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该课程重修。 

2.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实施“毕业论文题目审核-开题答辩-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盲审前预答辩-校外双盲审-毕业答辩”的严格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只有通过上一个环节审核才能参加下一个环节。此外,为了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管理理论创新,本学位点邀请了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举办了9次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有利于促进本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论文质量提升。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1年,学科点在研究生招生、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实践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方面设定了新目标,作出了新要求。

(一)招生工作:组织学位点相关人员赴南昌周边部分高校、江西省内相关企业进行宣讲,详细介绍学位点的发展前景和培养方向,在扩大学位点影响力、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依据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特征趋势,将“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专题”、“航空经济管理”、“BIM理论与方法”课程列为重点考查课,以增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研究生实践:开展依托项目培养研究生,建设专硕型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扩大了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和学术沙龙的受众面。

(四)学位论文撰写:对指导老师的选定作出调整,在第一导师指导的前提下,研究生可以根据论文研究的方向内容选择相关合作导师,有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与分析

本学位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进行课程体系的有效交叉,分别向工科和文科领域拓展,更好地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复合能力培养要求。

(一)“一核双拓”的课程体系改革成效突出。2021年的研究生培养突出了航空特色,专业选修课程融入航空工程管理专题类特色课程;并从航空工程与系统管理等7个方向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工程管理同工科、管理学的课程交叉共享;另外深入推动了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核心课程植入航空报国精神培养与案例分析,推进以航空报国精神特色育人课程思政改革。

(二)建设形成了高质量的重点核心课程。实施“校政社企”共建,整合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系统工程》等课堂内容;增加研究方法类、学术实践类课程。重点建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学位基础课。

(三)教学内容和上课方式得到了优化,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引入;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寓研于教,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四)构建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探索“基于关键节点控制”的方法,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过程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落实末位严审制度,所有答辩环节均实施末位审查制度,并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严格执行。

(五)逐步建立了支撑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督导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导师能力保障培养质量。落实授课过程督导制度,成立学院督导组,协同学校督导组随机抽查上课过程,并将课堂内容的意识形态审查与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有机结合,确保教学质量稳定。

五、改进计划

本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未来一段时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主要目标是紧紧抓住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后续工作中,将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拟定改进的方向如下:

(一)做好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动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通过核心课程植入航空报国精神培养与案例分析,形成以航空产业发展与工程管理创新为导向,融入航空报国精神的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有序组织专业课程中的航空思政元素提炼。思政元素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重视现代教育手段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形成课堂内外结合、科研过程融合以及管理过程扣合的思政育人过程。

(二)积极抓好提高政治站位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宣传、讲座内容管理为抓手,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落实党委审查工作制度,抓好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实施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以及学院网站的意识形态党委定期审查制度;实施意识形态常态化管理,突出导师队伍建设、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意识形态管理。

 (图文一审:李云丽  图文二审:吕辉  图文终审:王秋先)


责任编辑:李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