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22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科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智能建造管理、航空工程与系统管理、
质量管理工程、大数据管理与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二)学科特色
我校工程管理教育秉持“发挥学校优势,服务航空事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工程管理教育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
1.面向国防航空,依托校内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工业工程实验室、国家智慧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校外大中型企业产教研融合基地开展校内外教学与科研实践;借助长期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等航空企业的合作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服务,并开展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
2.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有机结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发挥智库作用,承担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等领域国家级课题研究;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承担智库报告编制工作,关于抓住非常时期非常机遇做好我省引才工作的建议等相关成果获省长批示。
3.注重产研合作,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质量管理分析系统、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合作提升飞机工艺制造质量、江西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江西鼎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优化成本控制等系列产研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
(三)学科优势
1.团队优势。本学科拥有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多人。
2.平台优势。拥有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国家智慧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工业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与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组织合作密切,在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与决策、工程项目管理和智能建造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2022年度学位点建设情况
(一)年度招生
本学位点积极响应研究生招生培养政策,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培养需求制定研究生招生宣传册,通过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形势进行招生宣传;同时组织相关人员重点走访省内多所高校进行招生宣讲,有效扩大生源范围并增强学科影响力。经过前期招生宣传、研究生笔试、面试等环节后,2022年度学位点共录取44人。
(二)年度培养
1.课程学习。工程管理研究生为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生,第一学年为理论课学习阶段,授课质量及管理全面纳入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及学校教学督导监督。按照培养方案,工程管理、项目管理领域学生需修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实践环节(含学术活动)8学分;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学生需修不少于3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含学术活动)8学分。此外,课程考核严格要求,设定了学位课70分的及格线,未达到课程合格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该课程重修。
2.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实施“毕业论文题目审核-开题答辩-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盲审前预答辩-校外双盲审-毕业答辩”的严格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只有通过上一个环节审核才能参加下一个环节。此外,为了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管理理论创新,本学位点邀请了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举办了8次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有利于促进本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论文质量提升。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2年,学位点在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生实践环节、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设定了新目标,作出了新要求。
(一)研究生招生工作
相较于2021年,本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及上线率呈现大幅度提升,上线学生的专业背景更加多样化,在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研究生实践环节
开展依托项目培养研究生,建设专硕型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研究生前往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江西省江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学习。
(三)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关注工程管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工业工程系教师主持的《数字经济背景下MEM研究生课程CBL教学方法改进与实践——以<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为例》获批2022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与分析
本学位点以工程管理为核心,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进行课程体系的有效交叉,分别向工科和文科领域拓展,更好地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复合能力培养要求。
本学位点一直注重质量管理,通过严格培养过程管理,细化毕业前各环节,建立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档案,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做好研究生管理各个环节工作,注重毕业论文质量。狠抓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强研究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每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理论应用能力。
五、改进计划
(一)完善日常管理
1.教学管理:形成常态化的规范管理机制,完善任课教师及指导老师评价制度。
2.教师管理:加强组织学习与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
3.学生管理:构建三级管理体制,导师管理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学生思想与学习动态;班长与主动性强的同学构建班级自治、自律委员会,督促同学做好各类规定动作。
4.论文管理:实施“集中审查+导师责任”双轨制,通过系列制度规范过程管理,对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关键环节集中审查;明确导师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与检查环节,通过制度督促导师尽职尽责。
5.文件管理:教学秘书负责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和归档,为评估做好准备。
(二)提高生源质量
1.加强招生宣传:到与航空、国防相关的高校、企业单位进行宣传,通过教师、在读学生和校友资源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
2.调整生源结构:以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专业为主,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人员占比。
(三)提升师资水平
1.加强培训与交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工业工程专业教指委组织的师资培训、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平。通过培训、观摩、自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通过战略合作、短期培训、请专业人士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开展任课教师教学法活动、指导教师会议等形式,搭建教师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2.开展案例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和交流研讨,收集案例教学视频课信息,组织教师在校内外进行案例观摩。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主动开展案例教学。同时,组织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案例编写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探索提高案例编写和教学水平的思路与方法,为推广和普及案例教学提供指导。
(四)提高培养质量
夯实工程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务实性、灵活性、适应性”。围绕培养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通过毕业论文质量把关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来提升培养质量。
1.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组织教师申请江西省研究生教改课题、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2.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明确授课教师资质,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习、授课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明确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规范案例教学程序,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强化案例教学效果。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提升学位论文水平。严格执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预答辩淘汰制度、毕业答辩末位审慎制度、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制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五)加强合作交流
1.加强战略合作。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军民融合办、江西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顶层设计上凸显特色。加强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为研究生创造实践条件。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联合相关行业或地区,有序建立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行业专家开展合作。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做专题讲座,参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式,加强与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我校工程管理研究生的培养。
(图文一审:李云丽 图文二审:吕辉 图文终审:王秋先)